荷花的资料简介,荷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

荷花的资料简介,荷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

在大河之南的中原大地上,“七月流火”的盛夏时节,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季节。我陶醉在夏日醉人的荷风之中,我仿佛真的醉了。在这个荷花的季节里,我兴奋得不由自主:

我要为“荷花”而歌唱!

我要为“荷花”而赞美!

自古以来,上下五千年中,荷花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荷花”的身影。一提起“荷花”,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那篇以荷花喻人的传世佳作——《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给予了莲花极高的评价。他通过对莲花形象、品质的描写,歌颂了它高尚的品德,也表现出作家洁身自好的情怀和洒脱的胸襟。莲被誉为花中君子,它的气度比起公认的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毫不逊色。而近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他那篇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中也对荷花超凡脱俗的美作出了细致的描绘:“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连串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再现了荷花的丰姿,月色笼罩下的荷塘别有一番风味。与其说作者是因为心绪不宁,为了疏散不安情绪才与荷塘邂逅,不如说是荷塘月色的无穷的魅力吸引作者,使作者魂牵梦萦。如今,朱自清先生的石像仍静静地端坐在清华大学“水清木华”的荷塘岸边,守护着那片荷塘。

荷花的资料简介,荷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

“荷花”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能找到关于荷花的记载:“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郑风·山有扶苏》荷花是种植在湿洼地里的。(《郑风》产生在中原古代名河溱洧流域的民间歌谣,古溱洧交汇处,也就是现在的新密、新郑两市交界之处。)《诗经·陈风·泽陂》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起兴,烘托像荷花一样美丽动人的女子。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旷世佳作《离骚》有这样的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为了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决心,要穿上用荷花做成的衣服。衣服不同于一般的装饰品,它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诗人从百花园中撷取荷花为衣,正是看中了荷花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修养,这一点与诗人自身的气质是相契合的。

荷花的资料简介,荷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当年开封府的包拯包青天。据传说:包河的藕为何无丝? 藕断丝连可谓天下共性,然而,包公和包公后裔在包河种的荷花非常出奇,荷与藕皆洁白如玉,鲜嫩无比,掉地便碎,没有丝连着,人们迷惑不解。经多少代人的思考,才悟出了一个道理:因为包公清廉无私,所以包河的荷与藕皆为洁白色,且藕断丝不连,也就是无丝 (私)。

还有我们共和国开创者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他们更像是洁白无丝的荷花和莲藕。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带走一丝一缕的财富。

“荷花”还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采莲是江南旧俗,以六朝为胜。在汉代乐府诗中有《江南》一诗,诗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清新优美的小诗并未直接描写采莲的场景,而是别开生面地以鱼戏莲叶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

荷花的资料简介,荷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

在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对莲花和采莲也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诗歌对采莲情景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鱼米之乡独具特色的生活,它又不局限于对生活场景的重现,而是借此表达对远游情人的思念之情,是一曲典型的闺情诗。标志着南朝乐府民歌在艺术发展上最高成就。

“荷花”颇多地出现在唐诗宋词里。“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诗仙李白的这首《古风》道出了荷花的心事,也传递了诗人的心声:空有绝世的美艳,过人的才华,却无人欣赏。但是不甘被埋没,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以实现抱负、理想的地方。诗人的《折荷有赠》则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摇曳多姿的荷花令诗人产生了爱慕之情。如此良辰美景,若有佳人相伴,真是相得益彰。可惜诗人眼中的佳人,像荷花一样,“只可远观,不可(近)亵玩”,令诗人产生了无限怅惘之情。

荷花的资料简介,荷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历来歌颂西湖胜景的诗作层出不穷,诗人另辟蹊径,以湖上荷花为视角,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令读者在对铺天盖地的莲叶和红彤彤的荷花的憧憬中领略到六月西湖独特的风景。诗人的另一首家喻户晓的作品也是以荷花为全诗的着眼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富于生命力的景象,铺开一幅动静交织、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这句诗在流传过程中被赋予新的意义,即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或新的事物。

咏荷花的诗词数目众多,不胜枚举。中国古代小说中也留下了荷花的印记。清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也有大量的有关“荷花”艺术形象的描写,这里篇幅有限,就不多说了。

“荷花”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意象。正如李白所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荷花的美是浑然天成的。美的事物最易触发诗人的灵感,他们用荷花形容美貌的女子,用“轻移莲步”形容女子行动的娇态。《诗经·陈风·泽陂》就以荷花形容美人。王昌龄的《采莲曲》、王安石的《荷花》都是以荷花喻美人的佳作。也有的诗歌以美人来比喻荷花。“行到闹花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南宋范成大《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便以醉酒的美女形容荷花艳丽的外表与娇憨之态。“初疑白莲花,浮出龙王宫。”(唐·卢仝《月蚀诗》)刻画的是在月食发生前月亮的形态,就好比一朵出水芙蓉,皎洁、明亮。可见,美好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妙不可言的美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衬托,相映成趣,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强化了表现美的艺术效果。

荷花的资料简介,荷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

“荷花”期望获得知音人的赏识,美人在有情郎的呵护下会更加光彩照人。荷花在爱情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与人们追求美丽的女子,渴望纯洁的爱情的理想是息息相关的。又因为“莲”与“怜”、“恋”谐音,使得“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更加密切。前文提及的汉乐府民歌《江南》就以荷花表现男女之情。王昌龄的《采莲曲》中,采莲女的身影与风光秀丽的荷塘融为一体,吸引了踏歌而来的男子。相思是爱情萌动的表现,也有诗人借荷花抒发相思之意。李白的《折荷有赠》就借歌咏荷花抒发自己对佳人的思念。“昔日芙蓉花,今成断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通过受宠与被冷落的对比,芙蓉花与断肠草的对比,揭示了妇女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西洲曲》表达的则是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凋谢的荷花也引发了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相思之情,她在《一剪梅》中叹道:“红藕香断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文人喜爱荷花,爱它靓丽的外形,更爱它高洁的品质。花中君子承载着情操高尚的文人的理想。人们以荷花为衣,视荷花为友,甚至有人恋花成癖,《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中的书生就对荷花倾注了狂热的爱恋。元朝著名的文人王冕酷爱梅花、荷花,他常常以花入画。他自幼时便开始自学画画,画的荷花栩栩如生,受到众人的赞赏,大家争相购买他的画,一时间竟形成洛阳纸贵的局面,他用卖画所得为母亲治病,他的美德被传为一段佳话。“素葩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唐·陆龟蒙《白莲》)诗歌借歌咏白莲,隐喻洁身自好的人总是受到排挤、不被重用的遭遇,也表现出诗人因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的心理。

荷花的资料简介,荷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

据佛经记载,如来佛祖诞生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在寺庙里,手持净瓶的观音菩萨总是站立或端坐在莲花台上。莲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它被视为佛教的圣花。莲花是美好、纯洁、善良的象征,它的品性与佛教的教义相吻合,佛教中以莲花来比喻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命名的佛教专用词汇更是数不胜数。很多诗人的咏花诗中渗透着佛学思想。李商隐有诗曰:“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题白石莲花寄楚公》)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宣扬的极乐世界的向往,抒发了对严酷现实的不满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说到这里,我不免想起“荷花”与佛教的渊源,她似乎比在文学艺术形象的渊源更加久远,可以说久远得不可思议,久远得颠覆我们认知的“三观”。一一按照现代人们的宇宙观(时空观)认为:我们现在的地球文明,是第五次人类文明,亦即现在的地球已经经过了五次毁灭与生成。而佛教的宇宙观则认为:我们现在居住(生活)的地球,已经毁灭又生成了无量亿劫(一劫:地球的成、住、坏、空的四个阶段所历经的时间,也就是地球从生成到毁灭一次的时间:约等于120亿年。)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佛教界在无量亿劫前关于“荷花”的故事吧!

荷花的资料简介,荷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

无量亿劫前,有一位修行人,习惯每天在大树下诵经、持咒、打坐、修法。

一天,他打坐感到昏沉,就起身到林间散步,偶然走到一个莲花池畔,看到莲花正在盛开,迎风摇曳,十分美丽。他心里升起一个念头:这么美的莲花,摘一朵放在身旁,待会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芬芳香气,我精神一定会好很多呀!

于是,他弯下身,在池边摘了一朵。可正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一个低沉而巨大的声音传来:“你是修行人吗,竟敢偷采我的莲花?”

这位修行人环顾四周,什么也看不到,只好对着虚空问:“你是谁?怎么说莲花是你的呢?”

空中的声音说:“我是莲花池神,这池子的莲花都是我的。亏你还自认修行人,心里起了贪念,偷采了我的莲花,不知道惭愧反省,还敢问这莲花是不是我的!”

荷花的资料简介,荷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

修行人一听,顿时产生了深深的愧疚,立刻朝着空中顶礼忏悔:“莲花池神!我知道错了,从今以后痛改前非,绝对不会贪取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他正在忏悔的时候,另一个人走到池边,自言自语道:“哇!这莲花开得真好,我该摘了拿到山下卖,挣点钱,去赌场看能不能把昨天输的钱赢回来!”

那人说着就跳进莲花池,踩来踩去,直至把整池的莲花摘个精光,莲叶也被他踩踏得不成样子,池底的污泥也翻了起来。之后,他扬长而去。

修行人期待着莲花池神会出声制止,斥责那个摘莲花的人,但是池畔一片静默。

他充满疑惑地对着虚空问道:“莲花池神呀!我只不过想采一朵莲花,你就严厉地斥责我,刚刚那个人采光了池子所有的莲花,甚至毁了莲花池,你为何一句话也不说呢?”

莲花池神回答:“你是个修行人,应该修正自已的行为啊!怎么不反思自己,还向外驰求,盯着别人的错误呢?”

然后莲花池神说了一首偈子:

若真修道人,不见别人过。 常看人人过,何时得解脫。

修行人一听,再次感到惭愧,自己刚刚岂不就在盯着别人的过错不放吗?看来得时刻观心念,正行为啊。往常,自己只注重诵经、持咒、打坐、修法,而忘了修行啊!行为不正,黑业缠身,难怪打坐会陷入昏沉而不得正定。我之前是在假修行,怎么可能解脱呢?还尚在轮回路上徘徊呢。今后,我要做个真修行人,并且修行与修法都不偏废,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解脱有望啊!……(关于“荷花”与佛教的渊源,暂谈到此,以后专门谈这个问题。)

一言以蔽之,荷花就是美的化身。

荷花的资料简介,荷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

自古以来,美人与花总是有着天然的联系,美人多是爱花的。相传战国时期的美女西施便钟情于荷花,吴王夫差还为她修建了玩花池,与她赏花作乐。《红楼梦》黛玉也是怜花之人,她不仅喜欢桃花,也钟爱荷花。夏尽秋至,百花凋零,池塘里的荷花也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宝玉嫌破荷叶碍眼,命人把它拔了,宝钗也表示赞同。黛玉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她要“留得残荷听雨声”,她喜欢雨打枯荷产生的美感。其实,她更希望看到这被冷落、被遗弃的生命的再次绽放。她还要作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透过《葬花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表达了她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高洁情愫。

缕缕荷花香,阵阵沁人脾。

“荷花”,让人享受夏日里的清凉,忘却尘世的烦恼。

“荷花”一一这一生长于大自然的污泥浊水中的奇葩仙子一一“天然去雕饰”的花儿,已经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诗人雅儒,歌以咏志、笔参造化的永恒的艺术形象。这一历久弥新,历久弥香的艺术形象,将在历代艺术家们的笔下熠熠生辉,其光辉将映照千秋万代,使乾坤朗朗,日月璀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03805254@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